千米快修-APP真的在偷听我们的聊天吗?清华教授说了实话,给了两个建议。

阿修
2021-11-13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不可否认,手机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会给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   


  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已经完全暴露,而智能手机是暴露隐私的最大漏洞。

APP真的“偷听”了吗?

  这几年很多消费者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和朋友家人聊完同样的产品或需求,打开手机网购或外卖软件后,相关推荐就会出现在平台首页。

  无论你说什么,手机似乎都能“听到”并给出反馈。响应的应用不仅限于淘宝、美团等。而且还有浏览器和微信朋友圈。



APP真的在“偷听”我们的聊天吗?清华教授说了实话,给了两个建议。

  如此深思熟虑、担惊受怕的现象,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担忧,这一切有没有理论依据,手机APP真的会“偷听”吗?

  11月9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郑良教授揭示了相关现象。

  清华教授说的是实话。

  郑良教授说,“说什么推什么”的现象是由客观数据描绘的个人画像造成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移动APP将利用不同来源的数据,精准刻画消费者的个人数据画像。

  所以所谓的“谈什么、推什么”,其实就是对客观存在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后,对移动APP针对不同消费者的精准推送。



APP真的在“偷听”我们的聊天吗?清华教授说了实话,给了两个建议。

  同时,郑良教授也表示,目前通过分析实时语音信息来实现推送产品的技术并不容易。

  除了出席活动的另一位行业专家教授,国内知名白帽公司KEEN   Company的联合创始人宋也给出了答案。

  宋玉玺表示,从技术上讲,“窃听”很容易实现,但从目前AI发展水平来看,在“窃听”的同时,很难理解和总结人类自然语言,并准确推送。

  而且这项技术的成本非常高,所以日常生活中的精准推荐主要来源于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精准推荐广告的能力。



APP真的在“偷听”我们的聊天吗?清华教授说了实话,给了两个建议。

  在互联网上,没有一个普通的消费者能够做到真正的无缝对接。所有的浏览记录都会被互联网记录下来,甚至上传到云端,让有需要的一方可以描绘出消费者的个人数据画像。但精准推荐虽然不是“偷听”造成的,但这一现象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这种类似“监听”的技术手段一旦被滥用,将严重威胁到所有网络消费者的个人隐私。

  此外,目前还存在个人信息访问不当的问题,如申请数据超出服务范围等。截至目前,相关部门也对存在上述行为的手机app进行了处理,并一直在尽快完善相关规定。



APP真的在“偷听”我们的聊天吗?清华教授说了实话,给了两个建议。

     有两个建议值得采纳。

  那么,作为认知有限、技术水平有限的普通消费者,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呢?

  宋浩宇在节目中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是从正规渠道下载手机应用,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下载渠道的漏洞非法收集用户数据。

  第二点是最好不要连接不可信的WiFi网络或者公共场所的WiFi网络。

  此外,在笔者看来,消费者自身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提高数字素养,在运用知识和法律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同时,积极参与数字治理,推动新兴行业相关法规的完善和落地。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